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>专题专栏>党史学习教育>光辉历程

        在陈望道故里品味真理的味道

        日期:2022-12-19 10:07

        1920年春,29岁的陈望道收到一封约稿函,上海《星期评论》杂志请他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。这不是一般的翻译任务,《共产党宣言》由马克思、恩格斯合着,1848年以德文在伦敦发表,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。此后的几十年里,各种版本的《共产党宣言》在世界各地出版,成为共产主义“第一书”。

        当时的中国,虽然李大钊、陈独秀等早期共产主义者刊发过一些介绍《共产党宣言》的文章,但一直没有这本伟大着作的中文全译本出版。

        接到约稿函后的陈望道感觉责任重大,一种使命感从心头涌起。他郑重接受了约稿,准备全力以赴完成这项光荣的任务。

        陈望道,原名陈参一,1891年出生于浙江义乌分水塘村。1915年赴日留学,1919年回国后,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担任国文教员。他不仅国文功底深厚,还精通英文、日文,对马克思主义也颇有研究,是村民眼里见过世面的“教书先生”。

        陈祥有(陈望道亲属 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)

        陈望道的爷爷叫陈孟坡,他有一手种靛蓝的手艺,就是染布的一种染料。通过种植蓝草以后,家庭逐步地富裕起来,富裕起来以后赚来的钱投入到对子女的教育中去。

        1920年3月,陈望道携带《共产党宣言》英译本和日译本,秘密回到了家乡分水塘村,开始仔细研究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。

        李飞(中共义乌市陆港集团讲解员):

       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陈望道先生的故居,这是一栋典型的清式庭院式建筑,建成于1909年,这些栩栩如生的木雕也基本都是原来保留下来的原物。虽然祖宅宽敞明亮,条件优越,但为了不受他人打扰,陈望道选择了家里大门西侧僻静的柴房作为工作室。

        李飞(中共义乌市陆港集团讲解员):

        我们所到的位置就是陈望道先生当时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的所在地。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样,条件是非常简陋的,因为全身心的投入,一日三餐也是由老母亲送过来的。这一天,母亲送来了两个白粽子和一碟红糖,想要给他补补身子,嘱咐他粽子是刚煮好的,要趁热吃,蘸着红糖。陈望道先生说:“知道了”。一会儿之后,母亲就在门口问道:“糖够不够甜,要不要再添一点?”。望道先生回答道:“够甜了,够甜了”。过了一会儿,老母亲就进来收拾碗筷了,发现儿子满嘴都是墨汁。

        2012年11月29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所讲述的“真理的味道非常甜”,说的就是这个故事。

        陈望道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,夜以继日,废寝忘食,终于在1920年4月下旬完成了《共产党宣言》的全文翻译工作。随后,他将译稿带到上海,交给陈独秀和李汉俊校阅后做最后修订。1920年8月,经多方努力,《共产党宣言》中文全译本出版,这是国内第一个公开正式出版的《共产党宣言》全译本。《共产党宣言》出版后不到一年,中国共产党诞生。在随后的几年里,《共产党宣言》被多次重印,共产主义的火种在全国各地被点燃。

        陈祥有(陈望道亲属 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)

        尽管这本册子只有2万多字,当时起的作用就是我们讲它是灯塔,引导船只在黑暗中前进,它是一种精神,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要求复兴、要求强盛、要求寻找出路的那些中国知识分子以武装的力量。 

        时至今日,参观陈望道故居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,信仰的味道,历久弥新……

   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        联系我们 |网站地图 |版权声明

        版权所有 重庆市交通局   主办单位:重庆市交通局

        ICP备案:渝ICP备2021005620号-1     网站标识码:5000000041   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1695号

        市交通局值班电话:023-89183000    传真:023-89183222    

        行政审批咨询电话:023-88754038    服务监督电话:023-12328

        公路、水运建设市场信用系统咨询电话:023-88754038    

        政务微信 微博